1.EMC控制技术
电磁兼容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,在设备和系统规划、研发和管理的各个阶段都应充分考虑和实施;D、 生产、使用和维护。科学先进的电磁兼容工程管理是有效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屏蔽、滤波、合理接地、合理布局等抑制干扰的措施十分有效,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。然而,随着电子系统的集成和归纳,上述措施的使用往往会与成本、质量和功能要求相冲突。我们必须权衡利弊,制定出更合理的措施来满足电磁兼容的要求。另一个例子是新的导电屏蔽材料和工艺方法的出现,使得电磁兼容控制技术有了新的措施。由此可见,电磁兼容控制技术一直是电磁兼容科学中一个活跃的研究课题。
EMC控制测控技术方案可分为以下几类:
(1) 传输通道抑制:具体方法包括滤波、屏蔽、搭接、接地和布线。
(2) 空间分离:位置控制、自然地形屏障、方位控制、电场矢量方向控制。
(3) 分时:分时原理、雷达脉冲同步、自动分时和强制分时。
(4) 频率管理:频率控制、滤波、调频、数字传输、光电转换。
(5) 电气屏障:变压器屏障、光电屏障、继电器屏障、DC/DC转换。
2.电磁兼容实验技术
在中国,电磁兼容实验技术的使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。当时实验室条件差,测量设备多为自己研制的简易测量设备,测量手段相对落后。1966年,造船业率先制定了自己的行业测量标准jb-854-66《船用电气设备工业无线电干扰终端电压的测量方法及允许值》。与其他专业相比,电磁兼容的测量范围更依赖于测量,对实验条件的要求也更为严格。因此,随着世界电磁兼容标准的使用和转化,我国高标准实验室不断建设,专业技术队伍也不断壮大,为电磁兼容测试设备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条件。
上一条: 高压绝缘测试仪的特点
下一条: 高温夏季如何确保充电宝的安全使用?